這天上午來到世界最高淡水湖~的的喀喀湖Lago Titicaca(海拔3812m,玉山海拔3952m)及湖中的蘆葦浮島(Isla de Los Uros)。
過去只在地理課本上讀過的遙遠地名,當真正踏上時,免不了仍有種不大真實的感覺,不過昨晚在普諾Puno(3827m)的旅館睡到一半,突然喘不過氣而驚醒,實實在在地提醒了自己正位在高海拔地區,沒錯阿,高山症永遠是我們的敵人,一時半刻都輕忽不得。
昨天傍晚抵達Puno,我們直接在巴士站購買前往的的喀喀湖的行程,一人S/.17含接送、船票、導覽(也可請旅館幫忙安排,價錢差不多),一早九點,小巴就來旅館門口接人了。
車上已坐了其他旅客,開了約20分到達碼頭附近,便放我們下車自行走路到碼頭搭遊艇,這段路只有短短兩百公尺,又是平坦大道(如上圖),卻已讓我走得氣喘吁吁,更別提在Cusco就已經有高原反應的旅伴M,幾乎是用拖著走的,Puno海拔真的好高阿.....。
碼頭邊的天鵝船。
讓人欣慰的是~天氣完全大好!
這趟南美行,白天的陽光都超級給力,拍照起來很好看。
一上船就有位小哥開始唱當地歌謠,邊彈烏克麗麗、邊吹排笛、又要唱歌,非常地忙碌!
從Puno碼頭開出一陣子後,進入蘆葦區。
的的喀喀湖跨越秘魯及玻利維亞兩國,位在秘魯的面積約60%,在玻國40%,兩國皆可遊覽的的喀喀湖的風光,秘魯側的景點是蘆葦島,玻利維亞側的景點則是太陽島。
聽了一會導遊講解,走出船艙去拍照~
畫報時間~我的寶礦力呢?XDDD
PS.我真的有帶寶礦力來南美,不過之後在Uyuni時才拿出拍照XDD
搭便船的浮島婦人。
的的喀喀湖上大大小小的蘆葦島多達四十幾個,島上居民主要靠觀光維生,這些Tour也會分配觀光客去參觀不同的島。
蘆葦船。
嘻花的蘆葦船。
大約半小時後抵達蘆葦島,遊艇還未靠岸,穿著鮮豔的島上婦女已站在岸邊歡迎。房屋旁直立的太陽能板便是島上的能源來源。
導遊開始介紹的的喀喀湖,位在安地斯山脈中央,面積約1/4個台灣大小,3812m的海拔是世界上船隻可航行的最高地點。
大家最好奇的就是蘆葦島是怎麼來的呢?
浮島是用水生植物Totora人工堆疊而成的,Totora跟蘆葦很像,所以大家也稱為蘆葦島。首先收集Totora草的根部,以繩子綑成一塊塊當做地基,在上頭堆疊上Totora的莖便大功告成,泡在水中的部分爛掉就再堆上新的Totora草,以前浮島會漂移浮動,現在建地基時則會下錨在湖床。
還有可愛的模型當講解道具~
蘆葦島上有些地方比較疊的蘆葦較薄,很容易就能看到底下的湖水,走在邊緣時要小心。
蘆葦島居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湖中的銀漢魚及其他魚類。看到這魚我們都傻眼,也太太太小了吧,怎麼吃得飽阿!
用來建島的Totora草也是當地食材,根莖可食用,導遊發給每人一根草讓大家體驗,我們拔了一小塊嚐嚐,隨即就吐出來了,這....根本很難消化吧。
居民的一切圍繞著Totora草,手工製小船也是用它做成。
編織刺繡同樣是這裡的紀念品,主題大都是島上居民的生活。
婦人的外雙C衣服有種違和感....
導遊會安排遊客去參觀不同人的家,島上生活空間不大,他們的家只能算是一間小小的房間,非常簡陋。
廚房。
島上孩童。
小女孩很可愛,小男孩一臉很苦的感覺。
原來小女孩綁辮子頭~
紫外線實在太強,大人小孩帽不離身。
島上婦女都十分害羞,明明很希望遊客買紀念品,但不會強迫推銷。
完全體現了蘆葦島風格的吊飾。
蠻推薦大家買回去當紀念~
接著回到講解處的小廣場,婦女們開始唱迎賓歌曲,由於剛剛看了島上的生活環境和型態,加上婦女們真的相當害羞,即便唱著歡樂的歌曲,仍透出淡淡的哀傷感,害我們都快哭了....
底下錄了一小段現場歌唱影片~
衣著鮮豔個性靦腆的婦女們。
我們只覺得這樣的生活實在太苦了...
此時導遊說可以搭乘蘆葦船遊湖,但每人需多付S/.10,我對這種加價行程很感冒,先前看網友的分享,那些額外看的島其實大同小異,就沒跟著去遊湖,暫時留在島上拍照,除了我們外,另一對巴西情侶也沒參加。
小島上主要的生活空間就這樣大。貌似沒有給遊客使用的洗手間,倘若內急只能回遊艇解決。
Totora草做成的拱門。
幾乎無汙染的湖水。這裡拍照要小心~
觀光客畫報時間again。
遊湖回來的人。
額外的遊湖結束後,隨即登上遊艇,準備要回去了。
蘆葦島的日常。
此時遊艇卻在某個島停靠,當所有人都一頭霧水時,導遊說這邊是島上的餐廳,歡迎大家下船用餐,沒用餐的也可下去看看。
蛤?有沒有搞錯?怎會臨時多這一趴!這也太荒謬,我們正趕著回去旅館,之後馬上要去搭巴士,在這兒可延誤不得阿,即便我們不趕巴士,萬一真的有人下去用餐,難道要叫整船的遊客在原地等嗎,真的太誇張了,所幸本船沒人下去用餐,但導遊在這兒硬是停了大約二十分鐘,真是讓人白眼翻不完!
一塊新索爾。(看得出手很乾了)
回到碼頭已經十二點半了。
來到Puno一定會去的的喀喀湖一遊,推薦各位可以參加半日遊行程,看了當地人的生活後,想必大家會對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更加感激與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