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臏與龐涓是戰國時期著名人物,
「孫龐鬥智」歷史留名,戲曲戲碼也少不了《孫臏下山》、《馬陵道》。
台北新劇團今起在新舞台演出京劇《孫臏與龐涓》,
既不走台灣歌仔戲常見的神怪戲型態,
也不單演龐涓困死馬陵道情節,
而是忠忠實實把孫、龐兩人交手過程一一托出,
孫臏為正面人物,龐涓為反面人物,
只是,這反面人物的龐涓雖用花臉勾臉,
卻不戴髯,光溜溜的下巴,十分特殊。

《孫臏與龐涓》曾於1993年於國家劇院推出,
劇本出自新舞台館長辜懷群之手,
當時班底包括李寶春、陳元正、王鳳雲、高蕙蘭等。
這次二度推出,辜懷群表示劇本做了極大幅度修繕,
尤其主人物李寶春飾演的孫臏,個性變化較多,
喜怒哀樂顯得較明顯,
辜懷群說,這可能也跟李寶春最近心境變化有關,
來台已經十四年的李寶春,近來較不避談往事,
家族在文革期間發生的事、人生際遇,好像特別有感觸,
這使得他詮釋人物特別用力,意蘊顯得深沈濃烈些。

二度推出,演員有所更迭,
龐涓由大陸來台的北京軍區文工隊國劇組花臉演員楊燕毅擔任。
與第一版一樣,
序幕青年時期的孫、龐都不戴髯,
楊燕毅花臉畫法也有別傳統,
只在眼鼻附近勾臉,底色維持膚色。
第一版另一特色是邀請現代作曲家鍾耀光編寫起幕、尾幕、幕間樂及數首獨唱,
打擊樂為主,西樂器輔。
這套音樂仍續沿用,
也就是,天津京劇院劉雲鵬司鼓、上海戲劇學校附屬戲曲學院楊健主胡之外,
另有一組打擊樂團由鍾耀光指揮,與文武場同台合作。

【2004/11/26 民生報】




C-マンション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ueribb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