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星光燦爛
故人已遠
萬里東風啟程
懷念也自此千鎚百鍊

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為記念辜振甫先生,特別推出了多齣精彩好老戲,由兩岸名角聯合出演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六月三日晚間七點---群借華

最先售鑿的場。
群借華是很常被拿來演出的三國劇目,也是我一開始最想看的一齣。
劇中李寶春老師一趕三,由文至武,
於群英會飾魯肅,借東風中扮孔明,到了華容道又成了關雲長。
群英會中飾周瑜的江其虎讓我眼睛為之一亮,
扮演氣量狹小的周瑜恰到好處,
《打蓋》中見孔明識破其計,叼翎的表演將內心憤怒刻畫得唯妙唯肖。
孫正陽的蔣幹偷信時被周瑜耍著玩,自作聰明的模樣,逗得台下笑聲連連。
借東風是這次最具話題性的一折,
辜老生前好唱借東風,代表台灣海基會赴大陸時亦曾上台表演過一段。
李寶春此次搬演的孔明更是穿上辜老的戲服上台,紀念性又添一筆。
當曹操一路遁逃,經長阪坡趙雲、葫蘆口張翼德追殺,
狼狽逃至華容道時,身旁僅剩家臣一十八人,
此時紅面關雲長氣勢萬千的出場正造成明顯對比。
拿著青龍偃月刀的李寶春弄眼吹鬚大繞場的神韻讓人拍手叫好,將今晚的演出推向最高潮。


(上圖:於東京公演群借華, 結束時扮孔明的辜老已卸妝完, 走到前台與飾關公的李寶春一同謝幕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六月四日晚間七點---曹操與陳宮



重頭大戲曹操與陳宮,是由梅花大獎得主尚長榮先生與文武老生李寶春攜手演出,
扮演呂布的江其虎也不惶多讓,曾得梅蘭芳金獎,文武兼備,
以小生言,嗓音剛柔並濟極具個人特色,與兩位大師配戲卻不失衡。
尚將曹操的奸詐機心表現得淋漓盡致,
李緩緩唱來陳宮的掙扎與覺醒,
繞樑動聽,兩人的對手戲精彩絕倫。
五月底剛好有個機會去參觀老戲的排練,當天排的就是這齣曹陳,
尚老師不斷與樂隊們溝通哪兒該快、哪兒該停一會兒,排練場絲毫不馬虎。
台下除了參觀排演場的新舞台之友外,大多數都是科班學生和工作人員,
李老師在台上唱著,台下戴著耳環的七年級男學生雖如馬鈴薯般陷在座位裡,倒也搖頭晃腦地和著,相當有意思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六月五日下午兩點---辛安驛、羅成叫關、將相和


(孫正陽飾周母)

午後做為開場的輕鬆小品辛安驛為一變裝喜劇,
周鳳英(黃宇琳)一家遭嚴嵩陷害,流落至辛安驛開客店。
來往客人經周母(孫正陽)觀察,若是忠良,則一宿安眠;
若是嚴嵩同黨,一到三更其命休矣!
某日一對兄妹前來住店,周母誤認其非忠良,
鳳英戴上紅髯欲替天行道之際,卻愛上了同是女扮男裝的客人,
一段逗趣的故事由此展開。
領銜的黃宇琳前一分鐘還在英氣十足地耍刀,
下一分鐘就扯掉紅髯嬌羞地唱道少女懷春的心境,
以及孫正陽不時爆出的笑點(老實說一直到現在我仍是不大習慣丑拿太多時事開玩笑),
討喜的劇情讓人樂開懷。
黃宇琳全程踩蹺演出和清亮的嗓音,果然是台灣第一的青春小旦。

羅成叫關是江其虎個人表演場,卯足全力展現個人的唱功,叫好聲不斷。
(下圖:江其虎飾羅成)



李寶春老師的父親李少春,當年是以將相和中的藺相如一角出名,
大陸近年致力「音配像」(前人的音配今人的像),
寶春老師前陣子終於完成配他父親飾藺相如一角的像,
具有很大的傳承意義。
藺相如相忍為國,廉頗負荆請罪,
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,在李寶春與尚長榮的演繹下令人動容,
藺與廉不斷做球傳給對方,情緒不斷拉高,
而當兩人半跪著相扶持唱到「為國家,某憑文,某憑武,忠心秉上。」時,
感人肺腑,台下不知多少觀眾拭淚!



由於周日這天下午晚上都有場,新舞台特地為兩場都有購買的票友準備了便當,在信義區隨便吃一餐也要一百多元,這樣的回饋真的很貼心!


(看老戲有飯吃阿)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六月五日晚間七點---挑滑車、牛皋招親


(上圖:李寶春飾高寵)

挑滑車是辜館長在節目單中特別挑出來寫成一篇文章的,
重心落在難度超高的武將角色高寵身上,
長靠武生在打的同時還得唱,是一級武生的認證劇碼。
金盔金甲的高寵乃岳飛旗下大將,牛頭山一戰,岳飛命高寵守營,
高寵不甘對節節敗退的岳軍坐壁上觀,
年輕自傲的他竟擅離營出戰金兵,而沒想到岳飛僅欲試探金兵惦其斤兩。
高寵大敗金兵趁勝追擊卻中兀术埋伏,
滿載石頭的鐵滑車自山上衝下,高寵一人用槍連挑數輛,
筋疲力竭的他被戰馬摔下,最後遭滑車碾死。
腳踩厚底靴、身綁大靠、手持長槍的寶春老師在這場的狀況似乎不大好,
某些高難度的翻身動作重心有些不穩,
幾句於急速連續大轉身時的唱詞也省了,
摔馬一段博命劈腿再高高跳起落下劈腿達三次之多,
票友們大大爆出掌聲喝彩,卻也心疼他的拼命。
不知來日李老師是否會演出挑滑車的復仇場?希望有這個機會吧。


牛皋招親是一齣圓滿喜劇,在台灣算首次演出。
由尚長榮領銜扮演大花臉牛皋,這角色目前兩岸只有尚老師能演會演, 黃宇琳飾戚賽玉。
牛皋帶醉迎戰陰錯陽差地殺死敵方大將,
金節感謝之餘,欲將小姨許配給牛,
牛不從,後岳飛為其主婚。
洞房內,戚賽玉不甘受此侮辱,便找新郎倌牛皋比武起來。
看戲時後方恰好坐了兩位小朋友,
拒婚那段把他們逗得咯咯笑,是全場另一個意外笑點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晚謝幕時,辜懷群辜館長破例上台說幾句話。
她說道,這次是第一次她父親沒在台下觀賞老戲。
之前看李寶春,常常可在一樓八排左右看見辜老,
縱使身體狀況不好,他老人家仍是戴著口罩,拄著拐杖,
一旁有人攙扶,慢慢地走到座位上。
回頭一望雖不見辜老身影,
不過我相信他有看到今晚的演出,也打著拍子鼓掌。
徐城北的書中寫道:『…可以這樣估計,京劇觀眾在未來社會中,
大約須等到三十歲後才能自然形成,
京劇觀眾在未來社會是難以從小培養的….』。
坐在劇場中,環顧四周身旁,大都是爺爺奶奶們,
除了由舞團整批帶來觀摩的學舞兒童,年輕人的身影實在有限。
接觸京劇短短四年,
大抵已會判斷什麼是一段戲中的「好兒」,
至於「好兒」好在哪,卻不大能清楚描述出,是個該好好努力的方向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題外話。
梅花獎係對表演人士的一項重要肯定,
當第二次拿獎時稱梅開二度,三次拿獎則稱梅花大獎,
至今中國戲劇梅花大獎得主只有尚長榮先生一人。
與京派相較,海派的「拿來主義」-不旦吸取昔日海派的優點,
更在新的歷史環境條件下認真消化吸收,
凡對我好的的,不管一切也要拿過來。
這使得文革之後的上海京劇漸發展成一枝獨秀,
凌駕在北京與天津之上。
一般劇團皆有自己的編劇,
一日湖南有個業餘作者寫了部《曹操與楊修》,
寄給一位北京的知名老生,希望由他唱楊修一角,
不料名伶看了本子,要求先把楊修改成第一號主角再說,
就算不改,當時的北京也無花臉可唱此本。
後來作者又將本子寄給當時還在陜西的尚長榮,
尚一見此本甚是喜歡,
但自己身處的陜西京劇團旗鼓相當者難尋,
故拿著本子到了上海,終於找到人排這齣戲。
這便是海派拿來主義的體現,
陜西花臉領銜在上海演出園子外人寫的戲。
曹操與楊修自此也成了尚的代表劇碼。




C-マンション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ueribb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